东方体育日报:欧锦赛犹如此

那年我女儿刚刚出生,怀抱四个月大婴儿看球的体验,奇妙无比。此前十多年与此后十多年的无数看球体验,都无法与之相比。

今年,女儿12岁了。12年前的尺长婴儿,已长成1.60米高的亭亭少女。

而我,也从当年白天工作半夜看球两不误的青壮之身,变成了熬不起夜的中年之体。辛弃疾词云“树犹如此”,到我这儿已成“欧锦赛犹如此”。只不过他有美女的红巾翠袖伺候着擦自己的英雄泪,我只能独自暗叹一口凡夫俗子气罢了。

12年前,人们抨击萨基只带青涩少年皮耶罗而弃用仍值盛年的巴乔。12年后的今天,当年的少年与盛年都已永远在这个舞台消失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而今天,这些当年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明星,已成为与我们一样的看客——我们仍是观众,他们变成观众。他们比我们更有资格慨叹“欧锦赛犹如此”,且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
那年,我是一家报社主管体育的“一支笔”。那年的欧锦赛,我是边看边编边写,每天几乎只能睡三小时。那年有一位忘年小友,正读大三,把从事体育新闻这个行当,当成终极理想。曾热情似火地给我主动发过N篇欧锦赛的评论,都被我无情毙掉。小友当时愤然至极,对第三者言称:此人(指本人)绝不可交!

8年后的昨天,已成为一家规模不小的媒体体育部主任的当年小友,给我发来短信:能否给您开个欧锦赛专栏?

8年前投之以板砖,8年后报之以琼浆。8年,足以让一个人成熟,也足以让一个人老去。

那年,我在一家最著名的体育媒体主管互联网与无线增值业务。因为欧锦赛,我给这家媒体带来了截至当时为止的史上第一大单。在当时同类型“市场”中,这是笔天价大收入。但这笔大单带给我的,只是更加劳累。

白天,我要执行这笔大单带来的相应无数琐碎事务。晚上,我要熬夜看球并约稿、编辑、做版。长时间连轴转的工作,使我身体大受损伤。而那年的欧锦赛,只是这种损伤的第一波,两个月后的奥运会,让我又经历了第二波。大约也就是这段时间,我第一次产生了极强烈的愿望:离开这里,换个地方。

如果这篇东西能有幸被我前供职媒体的领导同仁们看到,我希望对他们说一句话:对待自己的同仁、员工,要有人性的关爱。我也想借此机会,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的媒体同行们,尤其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同行们。

2008年6月,又到欧锦赛再战时。欧锦赛犹如此,我与欧锦赛同样犹如此的,只是我仍是它的观众。但正如每隔四年的欧锦赛,绝不会重复四年前的场景一样,我这个观众的观感,也绝不会重复四年、八年、十二年前的观感。

搜狐体育讯 2007年12月2日瑞士卢塞恩电—今天,在2008年欧锦赛决赛阶段的抽签仪式上,阿迪达斯向全世界发布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比赛用球欧洲通行证(EUROPASS)…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